当前位置:主页 < 学会动态 < 行业新闻

走进学会

【聚焦两会】同心抓贯彻落实 携手促振兴发展

发布时间:2020/6/3 18:09:00 发布人:中国中医药报

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围绕如何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代表委员们结合自己关注领域畅所欲言——

  过去一年是中医药工作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印发,国务院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中医药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

  机遇来之不易,未来更需努力。今年是中央《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年”,是“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收官之年,是“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谋划编制之年。“贯彻落实年”里,如何让中央《意见》和大会精神落到实地,转化为振兴发展中医药的不竭动力,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而优势作用的发挥,必须依托优质的人才队伍和坚强的服务阵地。”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吴焕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30万人,而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只有71.5万人,占比只有5.8%,必须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中医药职称评聘制度,让中医药优秀人才辈出。

  “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短板。其中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尤为突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蒋健表示,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主战场。他建议,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并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与此同时,中医医院也要练好“内功”,坚持姓“中”定位,如优化分科设置,设立传统中医科,培养中医全科医生人才等。

  “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中医药服务价格偏低,中医药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在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看来,上述问题制约了中医药服务提供的积极性,他建议,科学合理地制订中医药的服务价格,体现中医药的价值。同时,要把更多的中医药治疗项目放入医保报销目录里,在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同时,也让老百姓能得到经济实惠的治疗。

  让中西医结合1+1>2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新华社5月29日播发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除了“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还增加了“加强中西医结合”这一内容。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独创的医学新兴学科,具备优势特点。中西医结合医学实践成绩瞩目,全国几乎所有中医院的临床科室都在使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防治疾病,西医院的中医科或者其他临床科室也在使用中西医结合方式防治疾病。众多临床科室的多发病、常见病都在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大部分都能取得比单纯中医或者单纯西医诊疗更好的疗效。

  中央《意见》提出“改革完善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等要求,如何贯彻落实,下面两位委员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救治表明中医药和西医药可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这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和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优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认为,中西医结合要提高疗效,需要深入发掘中医学宝库,不断整理、研究出更多更好的防治常见病、难治病和危重病的理、法、方、药及传统疗法,使之融入现代医学防治体系,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此外要应用现代科学的高新技术和方法,使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临床和应用研究不断深入,使中西医结合基础的相关标准更加规范,临床研究涉及的病种不断扩大、临床研究质量逐步提高、临床研究方法更具特色、中药复方研究不断深入等。通过提升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形成临床确实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学科。继续完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凝练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方向,发掘传统理论、拓宽现代诊疗体系,让中西医结合产生1+1>2的效果。

  “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长期工作方针。但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却是一个年轻的专业,至今不足30年。”全国政协委员朱世增表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成长之路步履维艰,许多问题亟待引起重视。朱世增呼吁,应改革中西医结合专业,适当延长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制,为中西医结合的学生设置双学位,并允许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考取西医执照,在西医院校增开中医基础课程,使中西医结合专业成为融中西医思想精髓的新医学。

  走稳传承路打好创新牌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尤为关注中医药的传承问题,带来了促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相关提案。她表示,中医经典古籍是中医学术的载体,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也是现代中医药学创新发展的根基所在。中医药科研和临床成果均源于中医经典古籍。中医药的传承也体现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中医奇方中,“传承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必须加大对中医药瑰宝的保护力度。”王宜说。

  “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必须在保持实践和发展优势的同时,开拓性引进新事物和新科技,从更深层面揭示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避免这一祖先经过数千年实践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成为他人争夺开发的‘金矿’。”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分享了她对传承创新发展的理解。她表示,近年来,中医药的标准化研究和循证医学研究得到较快的发展,不仅在临床应用上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而且建立了大量科学实证的临床路径和诊断、疗效标准评价体系,使传统中医中药能够逐步在现代先进技术的环境中焕发新的光芒。

  “为了保持优势,必须在传承的同时,进一步开放思想,加快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彻底破除‘用现代技术研究中医就是背离传统、背离中医技术本源’的保守观念。”卢传坚建议,应对某些重点领域开展系统性的挖掘创新研究,尤其是针对标准化和循证医学、非药物疗法以及中医药创新医疗技术转化应用等关键领域加强部署,优先配置资源,协同攻关,建立研究创新体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0 中民瑞康健康产业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医药原创技术分会备案序号: 京ICP备15046755号-9